“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云端顺利举办
2022年5月14日和5月21日,“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云端连续举办两场,本次会议以“聚中国智慧,开启慢乙肝临床治愈新征程”为主题,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及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庄辉院士、杨希忠教授、王福生院士、魏来教授、王贵强教授、李太生教授、徐小元教授和南月敏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40余位肝病领域顶级临床专家及科学研究者相聚云端,围绕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新进展、新策略、新思路、特殊人群及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20余家媒体参与直播或报道,目前全网观看量近200万,受到了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01 追求慢乙肝全面治愈的实现
● 慢乙肝从“扩大治疗”到“全治”策略
近期,《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发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在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慢乙肝的治疗标准逐渐放宽,英国、印度、希腊等地的学者也提出了“全治”策略,因此慢乙肝从“扩大治疗”到“全治”策略是必然趋势,这将有利于减少HBV传播、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减少乙肝歧视以及有望达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
该专家意见中提出推荐意见5:对于随访1年以上,HBV DNA和ALT模式难以确定且未经治疗的“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会议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指出,我国“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约为慢性HBV感染者的30%左右,估计约1900万。“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有转变为免疫活动期的风险,且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IHC)人群,其中年龄大的患者尤为明显。因此应更加积极的考虑对“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针对此类人群的临床研究项目——“领航项目”也已启航。
● 进一步提升各类慢乙肝人群临床治愈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总结了目前慢乙肝各类人群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的现状。
目前核苷经治优势人群临床治愈率可达30%-80%,IHC人群则可达50%-90%,这两类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丰富且夯实。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鲁凤民教授从慢性HBV感染自然进程的角度分析了IHC人群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则分享了目前国内外IHC人群的研究进展,其团队的荟萃分析发现IHC人群经过基于PEG IFNα治疗48周的临床治愈率达47%,基线HBsAg水平越低,治疗疗程越长,临床治愈率越高。
慢乙肝儿童、产妇的临床治愈可达40%以上,证据在逐步丰富中。对于初治慢乙肝患者,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的临床治愈率大约在10%左右,对于此类人群的治疗策略在进一步的探索中,目前个体化治疗策略、延长治疗策略、间歇治疗策略都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些较好的证据。相信逐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 新药联合策略助力慢乙肝临床治愈
乙肝新药的研发速度加快,大家都期待能有乙肝治愈的新药出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系统分享了目前在研乙肝新药的进展,发现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药出现,且单一药物很难实现乙肝临床治愈,联合治疗将是未来慢乙肝临床治愈的必要策略,聚乙二醇干扰素α是目前联合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免疫调节类药物。未来通过新药的加入,可能可以加速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脚步。
● 进一步提升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深度,缩小与完全治愈的差距
王贵强教授的分享中指出慢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后的持久性良好,可达到80%以上。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后的巩固治疗时间,HBsAb水平,HBcrAg水平以及HBcAb水平都可能与临床治愈持久性相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谢尧教授指出慢乙肝患者经过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后巩固治疗12-24周,获得较高HBsAb水平可显著提升临床治愈的持久性。
王贵强教授的分享中提到目前超高敏的HBsAg检测可将隐匿性HBV感染者的HBsAg检出率提升5-7%,这是否意味着超高敏的HBsAg检测可以让临床治愈离完全治愈更近,还需进一步探索。
因此乙肝全面治愈需要三方面的策略>>
01逐步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
02逐步探索提升临床治愈率的策略
03探索从临床治愈到完全治愈的路线
02 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中国实践成果丰富
近10年来,中国专家在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探索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随着慢乙肝临床治愈从早期探索到概念确定,再到目前的快速深入的发展阶段,中国专家在慢乙肝临床治愈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除了在临床研究上的硕果累累,在大规模临床实践上的成果也非常丰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介绍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最新进展。“珠峰项目”2018年4月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以来,目前已有效入组病例数20693例(部分还未完成治疗疗程),近3500例慢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阶段性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核苷经治的慢性乙肝患者48周的临床治愈率达33.2%,从大型真实世界研究的角度证实了既往临床研究的结论。高教授团队还围绕慢乙肝临床治愈与cccDNA,整合DNA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以推进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进一步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牵头的“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目前参与医院达245家,参与医生1420人,入组病人20259人。阶段性数据分析发现,PEG IFNα治疗方案中,超过70%患者采用初始联合和初始PEG IFNα单药治疗。入组患者经过24周抗病毒治疗,近一半患者HBsAg较基线有明显下降,其中PEG IFNα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NA组。“绿洲项目”作为一个多中心、前瞻性的真实世界研究,可以反映中国慢乙肝真实诊疗习惯,探索对预防终末期肝病或临床治愈的最优方案或个性化方案。
03总结
“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是一年一度的慢乙肝领域的学术盛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从这四届会议上我们也看到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发展,看到了中国专家在慢乙肝临床治愈上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累累硕果,我们相信慢乙肝治愈的证据会越来越丰富,路线图会越来越清晰,我们也相信慢乙肝全面治愈终将到来,实现“没有乙肝未来”。
包括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大类共21项任务!
《任务》明确选择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