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尚:子宫内膜癌晚期大量腹水中医怎么治疗?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属于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月经初潮早和绝经晚、不孕不育和卵巢疾病等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一般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早期阶段异常出血量一般不多,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异常排液,排出恶臭脓血样液体,以及下腹部隐痛也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症状。晚期患者还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合并积脓者可有明显触痛。
传统的中医典籍认为子宫内膜癌多由劳伤气血,或瘀毒内结,伤动冲任二脉所致。子宫内膜癌在中医古代医籍中与“崩漏”、“症积”的描述相似。是由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湿热瘀毒,蕴结胞宫,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日久积于腹中所致。中医一般将子宫内膜癌分血热型、气虚型、血瘀型、肾虚型四型。
子宫内膜癌晚期出现腹水可能是发生腹腔转移引起,也有可能是术后低蛋白血症引起或者术后渗液。中医认为腹水属于“臌胀”的范畴,古代中医文献所称的“如囊裹水”症状,即指腹水。腹水的形成并非旦夕之间,是各种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导致,病机虚实夹杂。传统的中医医典认为腹水的产生多因脏器受损,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肝脾俱虚,进而肾气大伤,进而就会产生严重的腹水。
包括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大类共21项任务!
《任务》明确选择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