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带领上海女排夺冠,也在我国试管婴儿技术领域“夺冠”
最新上映的电影《夺冠》,让我们回溯了新一代女排在2016年奥运会上的“中巴大战”。女排的影响早已超出体育范畴,“女排精神”成为顽强奋斗、勇敢拼搏的总概括。
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女排运动员,她除了运动员的身份,还是一位孜孜探索的科学家。她就是培育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张丽珠。
排球女将
1921年,张丽珠出生于北京。1929年一家人迁居上海,张丽珠与三个姐姐宁珠、馨珠、惠珠一起到智仁勇女子中学读书。
智仁勇女子中学为了培养女学生们自立、自强、自尊的精神,除文化课程外,还开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张丽珠的父亲张耀曾常言“好女胜于恶男”,对女儿们经常勉励训诲,期望她们成才;张丽珠的姑姑张佩芬则是女权的提倡者。
在这样的学校环境和家庭背景下,姐妹四人都积极进取,努力做全面发展的新女性。
张丽珠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经常参与课外活动。她自幼性格活泼、体魄强健,入学不久就和姐姐们一起加入了学校的排球队,并很快成为队里的主力。
她们排球队参与的赛事经常被《申报》报道,并有评论道:“本埠智仁勇女中排球队,近常与各校比赛,无一不获胜利。该校声誉大震,称为异军突起,而所向无敌也。”
在1934年的中青大华杯排球联赛中,她们在决赛中力克劲敌蔷薇队,夺得锦标。
正因为有此战绩,1935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召开时,智仁勇女排的很多队员被选入上海女排参赛。在上海队中,张丽珠照旧在前排担任主力,她与队员们一起连连闯关,在10月19日与广东队的的决赛中“独挡重关,如铁屏障身”,带领全队获得冠军。
1935年秋,张丽珠转学到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在这里,她依然是在排球队、篮球队、垒球队、乒乓球队当中的主力队员。
好的条件加上自身的努力,张丽珠在毕业时获评全级唯一的“TheAll-roundGirlof1937(1937届全面发展女生)”。
张丽珠的身体素质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这让她在后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受益良多。
开启医学人生
1937年暑期,张丽珠为“航空报国”而投考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后来被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断,她也由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一年后,张丽珠进入圣约翰大学文理学院医预习系就读,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医学人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大都采取男女分校制。但1936年起,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始出现“男女同校”,面对一些男生的轻视,张丽珠连续三年用全班第一的成绩打破一切质疑。
1943年下半年,张丽珠在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习。这次实习令她终生难忘,使她感受到作为医生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之重,开始从一名医学生转变为医生。
抗战胜利后,张丽珠登上了第一艘去往美国的自由舰,她先后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霍普金斯医学院进修妇产科,赴英国伦敦从事妇产科临床手术和研究。
1951年7月,张丽珠与丈夫唐有祺回国。
回国后,她到了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张丽珠是国内首批妇产科研究生导师之一,还参与了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筹建工作。
1958年,北医三院创建,张丽珠担任妇产科主任。从此她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一直工作到退休。
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先行者
作为妇产科医生,张丽珠接触众多患者,分析过六千多封患者来信,她很明白不孕不育的痛苦和无奈,深知这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和家庭,甚至社会和谐。
1982年,她开始展开试管婴儿研究工作。她根据国人体质情况采取边治病边取卵的方法,将西方腹腔镜取卵的方法改为开腹取卵,即使取不到卵也能帮患者治疗结核导致的输卵管阻塞问题。
起初行医条件十分艰苦,取卵针头磨秃了就拿去重磨,一个试管要冲洗上百遍,由于缺少恒温箱且卵子存活时间很短,取出卵泡液后,她便将试管放入保温桶一路小跑到组织胚胎室……
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失望,张丽珠终于成功了!1988年3月10日,随着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由她培育的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手术室里诞生。
孩子的父母为她取名“郑萌珠”,既含有初次、第一例的意思,又表示对张丽珠的感谢。
随后,张丽珠带领团队进行试管婴儿周期1300多次,使临床妊娠率从早期的6.4%上升至32%,活婴率达到20%,中国在这一技术上的成绩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她的努力下,我国相继培育了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7年,76岁的张丽珠正式退休,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但她没有停下工作,同事们经常来找她参加科室的活动,无论是业务问题还是生活问题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很多学术机构或医疗机构都邀请她去授业解惑或指导医疗工作。
只要力所能及,张丽珠就尽量前往,继续为推广辅助生殖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9月2日,张丽珠逝世,享年95岁。
“我要做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这是张丽珠学医的信念,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张丽珠:我的医教人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张丽珠: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先行者》,中国科学报
3.《从超级学霸到“送子观音”:她走过了华丽的一生》,新华视点
4.本文图片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包括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大类共21项任务!
《任务》明确选择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