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的张金哲医生,明天迎百岁生日!这些出诊细节让人感动
9月25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医生
张金哲
将迎来百岁生日
从医70年来
他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
已近百岁的他
依然坚持每周到医院上班
给小孩检查身体时
他会提前把听诊器焐热
他还很注重保护患儿隐私
查体时会遮挡孩子的隐私部位
创新术式
女儿是第一个受试者
1950年,张金哲率先在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三位创始人中工作开展最早的一位。1955年,他调入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并主持建立了独立的小儿外科团队。
张金哲在小儿外科领域钻研了70年,为超过万名儿童操刀手术。这其中有一例手术的患儿最为特殊,她是张金哲的女儿。
当时,张金哲刚出生三天的女儿得了一种名为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疾病,这种病的死亡率几近百分之百。恰在此时,张金哲创新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而他选择了自己的女儿来当第一个受试。
“我就那么一划,好了!”70年后说起这段经历,张金哲云淡风轻,但不难想象他当时下刀时的紧张。所幸,这轻轻一划,张金哲的女儿很快康复了。而这种手术方式的推广,使当年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几近100%下降到5%。现在的新生儿家长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以张金哲名字命名的治疗方法,包括“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等。他1997年获评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成就奖——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2010年,他获得了世界小儿外科学会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张金哲经常说,中国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严谨治学之道。”也许,这就是奠定传奇的基石。
为人师者
他的胸襟为学生所称赞
就像受前辈影响一样,张金哲的为人处世,也影响着自己的学生。
上世纪70年代,张金哲疑似罹患“胃癌”。为了彻底治愈,他的3名学生为他主刀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然而在打开腹腔后发现,张金哲所患不像胃癌,很可能是胃溃疡,在学生迟疑手术方案时,他说:“按原计划做手术。”
术后的病理检查发现确实不是胃癌,就是胃溃疡,而张金哲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当时的影像条件就是很难区分胃溃疡和恶性肿瘤。”
作为一名教授,张金哲在讲台上一直站到96岁。讲最后一课时,张金哲准点到达教室。后来大家才知道,就在前一天,和他相知相伴70多年的老伴儿去世了。学生心疼他,忍不住问:“您为什么不调整这一课?”张金哲说,“不能因为我自己的事情影响教学工作。”
其实,老伴儿离开时,张金哲心里很痛。他家里有8个喜羊羊、灰太狼的小玩具,这是很多年前医院小卖部售卖冰淇淋的赠品。那时,张金哲的老伴儿咀嚼功能出了问题,爱上了吃冰淇淋,张金哲就陪着老伴儿一起吃冰淇淋,并且集齐了一套玩具。
年近百岁
他依旧坚持每周上班
从医70年来,张金哲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从医生叔叔到医生爷爷,他对待小患者一直关爱有加。每次出诊,他都会温和地起身迎送患儿,查体时,他一定会先把听诊器焐热。他非常注重保护患儿隐私,每次查体他都会遮挡孩子的隐私部位。
张金哲经常说,长寿不能只给别人添麻烦,还要为社会工作,这是目的,也是动力。已近百岁,他依然每周到北京儿童医院上班。
2019年9月25日,张金哲99周岁,医院为他举行了简单的生日会。他特地穿上一件红色的衣服,在现场拿出了一个小小的金属“拇指帽”,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指尖小魔术。掌声响起,老人得意地对院长倪鑫说:“我这手啊,灵活,还能做手术!”
其实,张金哲也感受到自然衰老的强大力量。面对衰老,他坦然接受:他的眼睛换上了人工晶体,耳朵用了助听器,心脏也用上了起搏器……“这都是高科技维持老年人工作生活能力的见证。”张金哲说着,脸上带着灿烂的笑。
百岁
是岁月的馈赠
从医
是他八十余年未变的志向
明天
是张金哲的100岁生日
祝这位“百岁儿医”
生日快乐!
包括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大类共21项任务!
《任务》明确选择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