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之下,焉有完肤?
“口罩酒精不离身,日日佩戴时消毒”,依然成为新冠疫情之下的各自写照,口罩作为出门标配,在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复工复产日夜的同时,与口罩亲密接触的8小时,却又成为了多少人心中不可言喻之痛,红肿、瘙痒、爆痘痘……口罩下的“烂脸”,我该拿你如何是好?
口罩皮炎是最近刚出现的半医学新名词,顾名思义,指长期佩戴口罩引起的皮肤损伤。主要症状有四:
症状1
皮肤闷红
原因
长期佩戴口罩,口罩内空气不流通,导致脸部温度、湿度增高,面部泛红。
建议
1、保持口罩清洁,内面潮湿后要更换新口罩;
2、条件允许,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可以找一个空旷通风的地方,每2-3小时摘下口罩让皮肤透透气。
挽救措施
颜面出现潮红、肿胀最为常见,可以用马齿苋煎汤湿敷。
症状2
皮肤压痕
原因
由于皮肤长期受口罩勒压,皮肤表面和皮下毛细血管流通不畅,肌肤弹力降低,因此出现红斑、压痕。
建议
1、正常通勤、与陌生人接触少的上班族,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一次性口罩就可以,相比N95口罩,这类口罩的舒适度较好;
2、佩戴口罩间隔2-3小时,上下稍稍改变口罩位置,减轻局部压力。
挽救措施
1、轻度压痕一般不需要治疗;
2、压痕比较重,或者出现了局部的皮下瘀血,可以用温水湿敷;
3、出现红肿和破溃,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也可以在损伤部位使用创可贴或医用敷料,避免伤口再受刺激。
症状3
口罩材质过敏
原因
口罩材质,如无纺布、金属夹、橡胶带等,对于部分人群来说会过敏,出现瘙痒、刺痛、红斑,甚至水疱、糜烂。长期佩戴口罩,口罩内潮湿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皮肤和飞沫中的细菌,导致菌群失调,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加重过敏现象。
建议
使用正规渠道销售、分发的口罩,过敏一旦发生,及时更换其他材质的口罩。
挽救措施
1、可以在口罩内面垫医用绵纱布,潮湿就抽出来更换新纱布,不仅可让皮肤与口罩的材质隔开,还能保持口罩干燥,延长口罩寿命,也减少皮肤闷红;
2、出现局部少量的红斑、瘙痒或刺痛,可以用清水清洁、冰敷;
3、出现水疱、糜烂,需前往医院或正规机构平台开设的线上问诊渠道咨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症状4
闭口爆痘
原因
口罩长时间覆盖在面部,在局部形成了潮湿闷热的环境,皮脂腺、汗腺分泌更多的油脂、汗液,加上口罩对皮肤局部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皮脂腺导管闭塞,汗液滋生细菌。油脂无法从毛孔口排出,易引发闭口或痘痘。如果原本就是敏感肌或者痘痘肌,症状会更严重。
建议
1、尽量不要化妆、不要化妆、不要化妆;
2、千万不要挤、不要挤、不要挤;
3、使用轻薄的护肤品,比如水+乳;
4、物理防晒替代涂抹防晒霜,如使用防晒霜需卸妆处理;
5、少吃油腻、辛辣、甜食,多吃水果。
挽救措施
1、皮肤出油不多,早上洗脸可以用清水,晚上洗脸用氨基酸类等较温和的洁面产品;
2、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等轻度痤疮,可以外用水杨酸涂膜剂;
3、出现红色的丘疹和脓疱,需加外用的抗生素,如夫西地酸、莫匹罗星;
4、出现频繁爆痘、疼痛难忍、较多脓疱,需正规机构就诊,口服抗生素或者异维A酸治疗。
口罩之下,亦可完肤。待疫情结束,摘下口罩,愿再见笑靥如初的你!
作者:虹口区嘉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琴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福伦
包括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大类共21项任务!
《任务》明确选择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