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护士“还给”患者,朝阳医院放大招搞定这件事
在一家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约占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在医院各个功能区域分布广泛。如何使这个庞大的队伍在医院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效能,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起到助力作用,做好护理管理至关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下称“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年初在护理队伍中实施垂直管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护士的专业作用,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效能,实现了质量、效率、服务以及成本管控上的提升。
在全国医院管理进修北京朝阳医院专场上,医院护理部主任高凤莉分享了医院实施护理管理改革半年多以来的探索与成效。以下内容为健康界根据高凤莉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有删节。
国内护理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护理人员在医院中人数多、分布广,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目前有320万。根据中国科协对全国护士从业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护士认为临床护士数量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54%的护士认为收入不能体现其劳动付出,49%的护士认为薪酬没有体现岗位职责和绩效的差别,42%的护士认为薪酬没有向一线护士倾斜。
职称标准不合理、编外护士权益得不到保障、护士职业发展不明确;学历高低、能力强弱都干一样工作,工作量多少薪酬区别不大;护理技术难易有别,但在薪酬上体现不明显等问题,也为很多护士所抱怨。
把护士“还给”患者,要提升专业内涵
在深化优质护理的目标下, 北京朝阳医院要求护士一改传统的基础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整体性的护理服务。此外,医院在全院推行“全责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负责对病人的直接护理,更要担起病情观察、及时处置以及健康指导以预防疾病等职能。使每一位病人均有一位固定的全责护理人员负责。与病人(家属)共同评估计划、执行其所需要的护理活动,达成“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目标。
要达成以上护理质量目标,完善配置非常重要。经过多方努力,医院在护理人员配备和工作内容上做出了根本性改变:医院现有床位1420张,配备护士1374名和护理员152名,基本实现了将护士“还给”患者。在护士工作内容方面促使护士回归临床。
四步完成护理改革,全面激发护士潜能
根本性改变的背后是管理改革的支持,北京朝阳医院正是通过对护士岗位管理的改革四部曲完成了上述变化,理顺了护理管理体系,明确专业作用和专业发展路径,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为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
一改以往传统的科主任负责制,北京朝阳医院建立了护理垂直管理体系, 由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财、物的管理。缩短了管理半径,提高了管理效能。
通过与人事处的密切配合,做好病房、ICU、手术室等功能区的人员配比,定岗定编。制定护理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考核要求和任职条件,使护士工作有“法”可依。
(二)建立动态管理的用工制度
在护理人力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医院建立了护理单元、科室、护理部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力动态调配制度。根据科室工作量、收治病人情况等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弹性调配,变“科室人”为“医院人”。人尽其用,充分发挥人力的服务效能,实现护理人员的有效配置。并且根据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对护士进行专业轮转和定向培养。
(三)根据临床护理专业能力, 实行护士层级管理
按照人员能力进阶原则, 参照护士的学历、工龄、能力等指标,将护士分成不同层级, 赋予其相应的职责、考核标准、绩效方案、培训内容、晋级标准等,规划护理人员专业和行政方向的发展路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坚定护理理念,留住人才,激发潜能。
(四)建立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
护理人员绩效与临床实际表现、工作业绩及患者满意度挂钩,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风险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优绩优酬,建立良性激励机制,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号外!由国家卫计委指导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主题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期待您的参与,点击了解详情
包括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四大类共21项任务!
《任务》明确选择9个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