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健康教育,可减少反射性晕厥复发!南京学者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本身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需进行特殊的临床干预,但可能导致晕厥跌倒后损伤机体重要部位的并发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郦明芳等开展的一项单中心研究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以混合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为主,年龄较大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较高,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此类患者晕厥再发。
研究者指出,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故应以健康教育为主。
在该研究中,检查结束后,研究者对患者以书面和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了强化教育,减轻患者患病后的焦虑恐慌心理,告知患者需避免诱发因素及推荐一些机能训练,还特别强调如有晕厥前兆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保护性体位动作,而不应擅自服用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特别是硝酸酯类药物。
该研究收集 2015 年 2 月至 2017 年 11 月因反复晕厥或反复出现晕厥前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294 例患者 。
根据直立倾斜试验中患者心率与血压的变化,196 例(66.7%)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其中混合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Ⅰ型 )146 例(74.5%),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Ⅱ型 )14 例(7.1%),血管抑制型迷走神经性晕厥(Ⅲ型 )36 例(18.4%)。
在年龄 >60 岁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40 岁的患者(77.1% vs. 57.1%)。
在 196 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中,80 例(40.8%)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晕厥次数中位数从 2次降到0次。
来源:沙子墨 ,施姣姣 ,顾凯,等. 血管迷走性晕厥单中心 294 例结果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48-5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1.009
本文转自中国循环杂志。
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公立医院新文化建设的实践基础、顶层设计、具体做法和成效作用等。
新的方案对考核内容中综合性指标做了较大的调整。
“最佳组织奖”重磅出台,快来看看哪些医院荣获/蝉联“最佳组织奖”